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3-04 11:35:15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1

【学习目标】

1、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,并掌握其作用。

2、揣摩语句,品味语言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板书课题:

同学们,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苏州园林》。

二、出示目标:

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?出示:

1、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,并掌握其作用。

2、揣摩语句,品味语言。

三、第一次“先学后教”

自学指导:

这节课我们就本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一下整理,看看作者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,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,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。

时间:3分钟

2 学生独立思考,小组交流与讨论

3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,其他生补充,师点拨,生整理总结

四、第二次“先学后教”

自学指导(一)

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,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,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,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。

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?为什么?

2.生自学,师巡视,了解学情。

3. 检查自学效果:

点拨:四个“讲究”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,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“配合”到“映衬”,并由近而远的关系。如果任意调换次序,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,影响表达效果。

自学指导(二)

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——

(1)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,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。

(2)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,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。

(3)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,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。

(4)我国的`建筑,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,绝大部分是对称的。

(5)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,极少使用彩绘。

(6)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,太单调了,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。

点拨(1)“据说”是留有余地的说法,很有分寸。

(2)“鉴赏”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,而“欣赏”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,在句中用“鉴赏”词最恰当。

(3) “务必”“无论”“总是”强调了图画美。

(4)“绝大部分”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。

(5)“极少”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。

(6)“栽”“蔓延”“补”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,化静为动,化单调为多彩。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。

五、当堂测试

《伴你学》7.13.14.15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2

教学目标

1、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。

2、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,从整体到局部,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。

3、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。

教学难点、重点

1、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,从整体到局部,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。

2、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。

教学时间

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新课

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,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(种植花草树木,供人游赏、休息的风景区),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。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,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。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,又有深入的研究,因此写得很有特色。

叶圣陶,原名叶绍钧,字圣陶。江苏苏州人。作家、教育家、编辑家。

二、整体感知

1、检查预习,学习字词。

2、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、视频。

3、范读课文(或听课文录音)。

4、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?

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。

三、理清结构

1、快速阅读2~6段。

2、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,并列出提纲。

第2段: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: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,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。

第3段: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;

第4段: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;

第5段: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;

第6段: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;

3、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?

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,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。

4、默读7~9段,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?

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、图案美、颜色美。

四、掌握说明方法

1、为说清事物的特征,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,如下定义、举例子、作比较、打比方、分类别、画图表、列数字、引用等。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,并说说它的作用。

(学生小组合作学习,互相交流。)

A、作比较:“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,极少使用彩绘。”──突出特点;

B、打比方:“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。”──使对象形象可感;

C、引用:“游览者看‘鱼戏莲叶间’,又是入画的一景。”──增强说服力。

2、结合《中国石拱桥》,你还能再找出其他的一些说明方法吗?

A、举例子:“我国的`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。《水经注》里提到的‘旅人桥’,大约建成于282年,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。”──既增加可信度,又使内容血肉丰满。

B、列数字:“赵州桥非常雄伟,全长50.82米。”──有准确的了解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通过以上学习,大家基本上把握住了全文内容: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、基本的说明方法、说明的顺序,从而对说明文这种体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检查复习

1、默写词语

2、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?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?

3、请说出以下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。

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……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,还有北京丰台的卢沟桥。

⑵我国的建筑,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,绝大部分是对称的,左边怎么样,右边也怎么样。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。

⑶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,就像虹。

⑷(卢沟桥)桥长265米,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。

⑸远望这座桥就像“初 ……此处隐藏25511个字……深的。

(二)略读第7至9自然段。一方面,联系第2自然段的总说的内容,辨明它们与全文中心的关系;另一方面,可以与第3至6自然段相比较,辨明它们在全文中的位置,从而理解先写主要内容、后写次要内容的说明顺序。

(三)小结。

1、深入理解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,从而把握本篇结构严谨、条理分明的特点。

2、语言准确严密,处处紧扣中心、强调和突出中心。

3、在表达方面,以说明为主,综合运用了描写、议论等表达方式,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,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,以简短的议论分析原理,结合多种说明方法,把苏州园林的特征说得明确突出,又生动形象。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15

【教学理念】

1、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说明文时,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:明确说明对象;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;理清说明顺序;找出说明方法;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、周密的特点,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。

2、摒弃传统的“串讲”教学模式,设计“课前预习了解──创设情景导入──自由式阅读──合作式解读──探究式拓展”五大环节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、自悟为基础,大力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,理清说明的顺序。

2、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,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。

3、感受苏州园林的美,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,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。

【教学时间】

两课时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、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,找出生字、生词,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、写字。

2、教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及图片,设计成课件,以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。

【教学流程】

一、课前积累

学习课文之前,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,结合手中的资料书,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,增强感性认识,激发学习兴趣,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,同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,探究课后习题,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,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。

(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,缺少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,缺乏对苏州园林的了解。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,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础。)

二、创设情景导入

师:同学们,还记得我们学过的《故宫博物院》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御花园的“亭台楼阁、池馆水榭,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;假山怪石、花坛盆景、藤萝翠竹,点缀其中。来到这里,仿佛进入苏州园林。”由此可见,苏州园林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举足轻重,可谓典范。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作家、教育家、编辑家叶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《苏州园林》,去感受一下苏州山水亭榭独特的景致,别有的韵味。

接着教师出示课前找好的苏州园林的补充资料,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苏州园林,增加感性认识。

(俗话说: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。”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“大千世界”,激其情,引其思,营造和谐的气氛,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。为此,学习课文之前,首先借助学生熟知的课文知识,与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,引入对新知识的了解。再借助资料补充完善,巧妙过渡到课文的学习。)

三、自主式阅读课文

1、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。(板书:明确说明文的对象,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,理清说明的顺序,找出说明的方法,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)

(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说明文,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。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)

2、自由朗读,整体感知,做到以下几点:

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,圈划不理解的词句;(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)

⑵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。

(学课文的.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,不要老师包办代替,让他们靠自己能力去探究,去发现;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,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,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。)

四、合作式解读课文

1、师:课文先后多次提出“图画”,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,用“圈点法”找出这些句子。(学生回答,相互补充,共有10个句子。)

2、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,并简要小结:“这一幅幅生动的。图画”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,结构和布局的美,体现出园艺家们独具匠心。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,这些句子中,哪几句是写整体?哪几何是写局部?哪儿是写细部。(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,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。)

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结构图:整体──局部──细部,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序号,概括说明顺序:从整体到局部,从总到分,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。

师:我们再联系上下文,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?(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,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。)

师:可见,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,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,甚至每一个细部,处处都注意图画美,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,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,由此,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?

(培养学生发散思维,让他们学有所得,学有所获。)

小结:在作者笔下,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,千姿百态的图画,游览者置身其中,“如在图画中”,读来令人美不胜收。

3、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,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。

(赏佳音、品美文,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。)

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。(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、简练、生动的句子。)(学生回答,教师点拨)

4、师: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,还要讲究方法。说明方法很多,常见的有:分类别、下定义、举例子、作比较、列数字、打比方、列图表、摹状貌、引用等。(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,并举例。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,指导学生体会。)

(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,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。"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",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,任务就是组织串联,点拨深化,总结升华,引导学生积极思维,获得知识。)

五、探究式拓展课文

1、质疑:读了课文,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?

(自由质疑,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说,教师不作具体答复。)

(“学起于思,思源于疑”,质疑是思维的火花,质疑应该在每一节课中得以体现。)

2、想象并设计“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”,要求从房屋、桥梁、花树的布置和雕塑、池沼中选一个方面来表现,可以用图画加上说明性的语言,也可以用语言直接描绘。

(拓展是锻炼学生想象美,创造美的能力,挖掘学生的潜力,让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,还要构建课文里没有的知识。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。)

《《苏州园林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